古巢老妇
干宝〔魏晋〕
古巢,一日江水暴涨,寻复故道,港有巨鱼,重万斤,三日乃死,合郡皆食之。一老姥独不食。忽有老叟曰:“此吾子也。不幸罹此祸,汝独不食,吾厚报汝。若东门石龟目赤,城当陷。”姥日往视。有稚子讶之,姥以实告。稚子欺之,以朱傅龟目;姥见,急出城。有青衣童子曰:“吾龙之子。”乃引姥登山,而城陷为湖。《搜神记》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古巢之地,有一天长江水突然猛涨,一会儿江水却又回到原来的河道中去了。港口有一条大鱼,重达万斤,来不及随着江水回到长江中去,过了三天便死了。当时整个郡的人都吃它,只有一个老太太独自不吃。忽然有一个老头说:“这是我的儿子,不幸遭到这灾难。只有你一人没有吃他,我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。你要当心,如果那东门口的石龟眼睛变红,巢城就要下陷。”于是这老太太天天去看石乌龟。有个小孩对此感到惊奇,老太太就把实情告诉了他。这小孩欺骗她,用丹砂涂在了石龟的眼睛上。老太太看见了,急忙出城。有个穿青色衣服的小孩对她说:“我是龙的儿子。”说完就搀着老太太登上了山,而这座城就下陷成了湖泊。
简析
此文讲述了一位老姥因未食巨鱼而得到神秘老叟的警示,预知了古巢城即将陷为湖泊的灾难。这则故事展现出老姥的善良与智慧,以及稚子的无知与戏弄,表现了人性的多面性;同时,神秘的老叟与青衣童子,以及石龟变红的预警,增添了故事的奇幻色彩,也提醒人们要善待自然,并在面对灾难时保持冷静与智慧。
干宝
干宝,生卒年不详,东晋新蔡(今河南省新蔡县)人,字令升。著述颇丰,主要有《周易注》、《五气变化论》、《论妖怪》 、《论山徙》、《司徒仪》、《周官礼注》、《晋记》、《干子》、《春秋序论》、《百志诗》、《搜神记》等。其祖父干统,三国时为东吴奋武将军都亭(今湖北恩施)侯,父干莹,曾仕吴,任立节都尉,迁居海盐。干宝自小博览群书,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,奉命领修国史。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,迁散骑常侍。除精通史学,干宝还好易学,为撰写《搜神记》奠定基础。 13篇诗文 193条名句
少女化蚕
干宝〔魏晋〕
旧说太古之时,有大人远征,家无余人,唯有一女。牡马一匹,女亲养之。穷居幽处,思念其父,乃戏马曰:“尔能为我迎得父还,吾将嫁汝。”马既承此言,乃绝缰而去。径至父所。父见马,惊喜,因取而乘之。马望所自来,悲鸣不已。父曰:“此马无事如此,我家得无有故乎?”亟乘以归。
为畜生有非常之情,故厚加刍养。马不肯食。每见女出入,辄喜怒奋击。如此非一。父怪之,密以问女,女具以告父:“必为是故。”父曰:“勿言。恐辱家门。且莫出入。”于是伏弩射杀之。暴皮于庭。
父行,女以邻女于皮所戏,以足蹙之曰:“汝是畜生,而欲取人为妇耶!招此屠剥,如何自苦!”言未及竟,马皮蹶然而起,卷女以行。邻女忙怕,不敢救之。走告其父。父还求索,已出失之。
后经数日,得于大树枝间,女及马皮,尽化为蚕,而绩于树上。其(上尔下虫)纶理厚大,异于常蚕。邻妇取而养之。其收数倍。因名其树曰桑。桑者,丧也。由斯百姓竞种之,今世所养是也。《搜神记》
饮酒·十九
陶渊明〔魏晋〕
畴昔苦长饥,投耒去学仕。
将养不得节,冻馁固缠己。
是时向立年,志意多所耻。
遂尽介然分,拂衣归田里,
冉冉星气流,亭亭复一纪。
世路廓悠悠,杨朱所以止。
虽无挥金事,浊酒聊可恃。
燕歌行
陆机〔魏晋〕
四时代序逝不追,寒风习习落叶飞。
蟋蟀在堂露盈墀,念君远游常苦悲。
君何缅然久不归,贱妾悠悠心无违。
白日既没明灯辉,夜禽赴林匹鸟栖。
双鸠关关宿何湄,忧来感物涕不晞。
非君之念思为谁,别日何早会何迟。